多彩中文网>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700章 儒学与督察员中

第700章 儒学与督察员中

本站推荐:大魔仙天下混沌剑主异界之口袋魔兽九阳邪君天才杂役魔王狂妃老公,这次来真的以身试爱:总裁一抱双喜腹黑王爷的娇蛮奴妃逍遥房东系统让她保护渣弟拳罡圣樱学院:王子的专属甜心恣意人生民国枭雄神级守门员绝魅鬼妃珠玉太子妃和宠妃在一起的日子凤筑鸾回



    能做到一镇巡抚的,皆非等闲之辈,前些时候朱之冯被愤怒蒙蔽了心神,然冷静下来,也能客观分析宣府镇的成功之处。
    此时款款而谈,尽显一镇巡抚风采。
    李邦华也是点头,他说道:“周礼有言,周朝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各设比长、闾胥、族师、州长、乡大夫以治之。
    历来自上而下者,所治皆不过五人,国朝以一官数吏,便要治理州县地方百姓数万户,确实过于粗疏,不得不依靠士绅,此为大明财政败坏之由。
    反观永宁侯做事,地方周详细密,无以加矣,颇有上古之风。”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也慢慢扭转了宣府镇地方冗官冗吏的看法,认为这才是宣镇地方财政优良的秘诀之一。
    也因为收税力度比大明增加多少倍,就算供养比大明余处庞大许多的官吏,一样闲庭信步,绰绰有余。
    李邦华神情转为严肃:“更恐怖者,便为此地的官学力度!”
    大明学教如历朝一样,当然分为官学与私学,“学在官府”
    这是历朝统治者都重视的,大明也不例外。
    但限于此时财力,便是非常重视教育,然由官方供养的廪膳生,大明规定数额不过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米六斗为廪食。
    余者增广生,附生等等,属于寄学之人,就要自备衣食。
    这还是生员,也就是秀才,童生自然属于自生自灭的对象,反观宣府镇,不说秀才,童生一样全部由官府养起来。
    李邦华沉声道:“为何诸学子饱读圣贤书,出仕任官后却沦为国之虫害?便是寒窗不易!”
    他道:“国朝之科举制,若想中举及第。
    士子非得数十年之功不可,如此家人辛辛苦苦供养,家族含辛茹苦培养,历尽艰辛。
    方得为官,自然是感激自己家人家族,朝廷欲念及报效?只是笑话!”
    身为左都御史,此事李邦华早已了然于心,便是现在让他选择。
    是家族还是国家,他都要思想激烈斗争一番,何谈他人?
    他说道:“且读书昂贵,花费甚大,数十年下来,往往殷实之家倾家荡产,如此为官后第一要务,自然是将往日所耗捞回来,指望他们报效朝廷,痴人说梦罢了。”
    他叹息道:“现官学无力。
    私学为大,士子受各方供养得官,自然要报效东主,更沦为党争之器皿。”
    所以李邦华对宣府镇的官学是非常赞赏的,唯一一点极力赞扬,没有丝毫抨击之处。
    毕竟读书花费大太了,寻常之家,更不要想培养出一个读书人,现在这部负担全部由官府填上,学子可以安心读书。
    也更就愿意报效官府。
    这还有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心理在内,受官府供养,不报恩。
    就是不忠不义。
    对百姓来说,自然也非常愿意,一是读书,在此时名份非常高,读书人总是受人尊重。
    二不要自己花钱,这点最重要。
    家中没有负担,自然安心让孩子去就读,往日只有大老爷家中子弟可以读书,各人眼热羡慕,现在自己穷家小户的也可以出读书人,谁不情愿?
    三还有一点,是许多人内心没有说出来的潜语。
    到小学高年级后,家里很多小子也长到十四、五岁,十六岁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现在等于官府替他们养儿子,每日在学堂吃的还是好的,谁不愿意让儿子去读书?
    许多人担心的劳力问题也不存在,毕竟学堂逢五、逢十都有放假,一月足有六天的假,平日也可回家帮忙。
    每逢农忙,学堂还会组织活动,叫什么“勤工俭学”
    ,经常到农田,厂坊等地去参观或是帮忙。
    按王斗的话说,这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李邦华也认为这种做法很好,让学子多任实务,免得到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搞出一群书呆子。
    对落考童生考秀才,落考秀才考举人,还各只有三次机会,他也颇为赞赏,避免学子将一生的光阴就这样消耗,害人又害己。
    不说《儒林外史》中范进是个悲哀,清时年龄最大的举人,九十八岁才中举的谢启祚更是场悲剧,没有任何意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明末边军一小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多彩中文网只为原作老白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白牛并收藏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章节

所有小说和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只为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https://www.dcjzw.com